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1.《浙江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 省级有关部门名单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5月21日
附件1
浙江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办发〔2022〕17号)、《“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办发〔2021〕46号)、《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发改经贸〔2021〕1809号)和《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浙政办发〔2023〕8号),接续推动全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立足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两个先行”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冷链物流重要区域、关键环节、重点品类,加快实施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五大计划,全方位提升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化水平,打造城乡冷链物流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省域范例,推动我省建成“一带一路”国际冷链物流进出口重要枢纽、全国冷链物流骨干通道重要节点和长三角区域冷链物流一体化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全面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衔接产地销地、贯通城市乡村、融合国际国内的冷链物流网络更加完善,城乡冷链物流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网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建成集约高效、绿色安全、智慧畅通、保障有力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更加集约高效,力争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个,实现省级冷链物流基地11个设区市全覆盖,新增6个省级冷链物流园区,产地/销地冷链集配中心规模和设施利用效率持续提升,“骨干基地-物流园区-集配中心-配送网点”四级冷链网络节点体系更加优化。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规模持续提升,冷库容量超2200万立方米,其中产地预冷保鲜设施容量达820万立方米以上,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数量达3200个,冷藏运输车辆达25000辆以上。
——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区域间冷链物流水平差异显著减小。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新增全国百强冷链物流企业4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3家。冷链物流全链温度达标率持续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30%、86%、85%,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环节腐损率显著下降。
——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冷链物流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更加完善,冷链物流数字化监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网上备案率(第三方冷库)达到98%以上,1000立方米以上冷库温湿度监控接入省级相关平台比例达50%,有效提升治理侧数字化监管能力。
——“百千万”工程支撑更加全面。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省级冷链物流基地和园区,鼓励发展以冷链物流为特色的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以物流A级企业、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为基础,培育5家左右省级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加快推进冷链物流标志性项目建设,完成重大项目投资超500亿元。完成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培训超33000人次。
表1 浙江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现状及三年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强网强基”计划
1.提升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撑衔接能力。以精准高效服务跨区域、跨季节冷链运输需求为导向,提升我省舟山、宁波、嘉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撑国家冷链物流东南沿海骨干大通道能力,持续推动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完善冷链设施设备、增强全程冷链服务规模和水平,实现骨干基地间设施设备、信息数据等冷链物流要素空间集约、互联共享。积极支持杭州、温州和台州创建“十四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我省沿海地区与国内外冷链通道衔接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落实责任,不再列出)
2.补齐以山区海岛为重点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短板。一是以山区海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产地为重点,依托已建省级冷链物流园区,布局一批产地冷链物流园区,集约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强化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初加工等能力。(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二是推动县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重点增强商品化处理、田头市场、冷藏保鲜、集散分销等能力,提升农产品产后集散和商品化处理效率。(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三是推动产地存量冷藏设施有效共享,引导形成设施共享的市场化机制,提高冷链设施利用率,降低政府重复建设投入。(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
3.优化满足城乡差异化需求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一是以四大都市区为重点,依托现有省级冷链物流园区,在城市绕城高速公路沿线等近郊区域整合和改扩建一批城市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引导冷库等设施布局合理集中,补全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设施,提高冷链干支线衔接效率。(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二是拓展县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中转集散、分拨配送功能,推进县级销地冷链分集配中心建设,引导大型供销、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生鲜电商等企业参与建设,推动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下沉至中小城镇和农村。(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社)三是完善城乡末端冷链设施布局。加大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移动冷库、无人零售智能售货柜、冷链自提柜、智能冷藏奶箱等在企事业单位和大型社区广泛应用。鼓励商超、生鲜连锁店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零售端冷链设施增设和改造升级,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乡镇冷链配送服务站点建设改造,依托现有配置扩大乡村冷链网络覆盖范围。(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
(二)实施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提标提效”计划
1.推动冷链运载装备更绿色高效。一是加快推动冷藏车绿色化,研发推广微型、轻型新能源冷藏车和增程式冷藏车,建立更加简洁合规的新能源冷藏车上牌和年检制度,完善新能源冷藏车充电设施布局,推动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链物流园区和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节点的公共充电桩、加气站建设,有序淘汰高排放冷藏车。(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二是有序推进冷藏车标准化,研究制定分环节、分品类的标准化冷藏车配置方案,以提高装卸效率为导向,加快形成适应干线运输、支线转运、城市配送等不同需求的冷藏车车型和规格标准,生产推广一批统一等级标识、配置要求的标准化冷藏车,分步淘汰非标准化冷藏车。(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三是推广单元化标准化冷链运载器具,鼓励批发、零售、电商和运输企业在采购订货和收验货过程中,使用适合不同产品的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以及可循环的绿色环保冷藏快递储存箱或保冷袋等作为计量单元和运载单元,实现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托”、“不倒箱”。根据不同冷链产品需求,加强标准化冷链运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完善运载器具租赁、维修、保养、调度等公共运营服务,提高标准化冷链运载器具利用率。(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商务厅)
2.推动冷链仓储装备更专业安全。一是改造提升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改造提升产地存量单温区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或通风等单一冷库,满足不同产品和季节的预冷需求。推广移动式产地预冷加工设备,探索建设租赁共享式“田头小站”等移动冷库,提高产地预冷设施综合利用效率。(省农业农村厅)二是加快升级城郊中转冷库设施,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升级改造,优化封闭式装卸站台等设施,完善流通加工、分拨配送、质量安全控制等功能。(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三是加快推动冷链仓储标准和制冷技术推广应用,严格落实冷库建设的节能标准和安全要求,提升企业新建、改造冷库及低温加工装备过程的设计管理水平,减少重复改造的成本。支持企业创新利用自然冷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使用绿色低碳的二氧化碳复叠制冷等高效制冷技术和保温耗材,有效提升冷库(冻结间)的保温阻燃性能、制冷效率和安全性,有序淘汰关停不合规不合法冷库。(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
3.推动冷链数字设施更智能互联。一是推动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支持国家和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园区建设运营主体搭建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广泛集成区域内冷链货源、运力、库存等市场信息,为冷链业务一体化运作提供平台支撑。(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二是推广应用数字化冷链配送运载单元,鼓励商贸流通骨干企业、邮政快递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在车载冷藏箱、保温周转箱、冷藏快递储存箱等设施设备中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低温配送时效。(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社、省交通运输厅)三是挖掘利用冷链物流运行大数据,研究制定冷链大数据采集共享标准,支持企业通过大数据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供应链服务,辅助生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主体合理安排计划、精准组织生产,助力销售企业实现自动补货和智能调拨。(省市场监管局、省大数据局、省经信厅)
(三)实施冷链物流服务品质“优创优享”计划
1.强化产地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一是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培育一批产地移动冷库和冷藏车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设施巡回租赁、“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模式,提高从田间地头向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移动冷库等的集货效率。(省农业农村厅)二是鼓励电商、快递企业利用既有物流网络,整合产地冷链物流资源,拓展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服务渠道。(省农业农村厅、省邮政管理局)三是引导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开展从冷链源头基点到冷链集配中心、基地(园区)的衔接运输组织,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网络,促进农产品产地直供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社、省商务厅)
2.优化销地冷链物流服务模式。一是依托生鲜农产品经营企业、社区生鲜电商和生鲜门店等行业主体,加强与物流、电商、快递等企业合作,加快发展“生鲜电商+中央厨房+冷链宅配”等新型社区冷链物流业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市冷链即时配送,促进生鲜零售、餐饮、体验式消费融合创新。(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邮政管理局)二是大力推广冷链共同配送模式,开展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链共同配送服务。鼓励各设区市开展城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试点,设立城市冷链物流配送示范区和配送专线,推广应用多温区配送车、蓄冷保温箱和保温柜等,培育冷链物流跨界融合新模式。(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3.细化全品类冷链物流服务精度。一是提升果蔬产地低温处理率,推进果蔬产品商品化包装与冷链包装一体化,提升产地冷加工自动化水平,研究制定分品类的果蔬冷链物流标准,减少后期流通损耗成本。(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二是完善肉类供应链追溯体系,引导肉类经营者在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录入检验检疫信息,实现肉类从屠宰源头至市场销售的全链条无纸化交易,推动三星级以上农贸市场配备肉类销售制冷设备。(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三是提高水产品消费品质,鼓励活鱼纯氧高密度冷链等鲜活水产品冷链配送技术创新,加快应用二氧化碳高效水产速冻技术,打造一批高品质远洋水产品知名品牌。(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四是发挥龙头乳品企业以及电商、连锁超市等流通渠道作用,完善从生产厂商至消费者的低温液态奶全程冷链物流系统,规范销售终端温度控制管理,建设低温乳制品宅配仓,发展网格化、高频率的配送到家服务,提高配送时效。(省农业农村厅、省建设厅)五是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强速冻食品品控能力建设,配套完善品控设施,加强品控管理,打通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销售、检验检测的全流程链条,完善速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冷链物流服务追溯体系。(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六是加强医药冷链高效运行和应急保供能力,持续推动疫苗冷链储存运输和温度监测设备更新升级,完善省级疫苗冷链物流数字平台建设,鼓励发展多温共配、接力配送等模式,加强医药物流集配中心与末端设施的无缝衔接,构建广覆盖、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健全应急联动服务及统一调度机制,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特别管理机制,保障紧急状态下疫苗及其他医药产品冷链运输畅通和物流过程质量安全。(省卫生健康委、省经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药监局)
(四)实施冷链物流产业能级“进阶进位”计划
1.发展培育冷链物流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依托国家和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省级物流园区等核心载体,围绕各地市优势产业,以冷链业务、项目为纽带,加快形成冷链物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模式,鼓励发展以冷链物流为特色的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增强数字经济对冷链物流产业的支撑能力,加大应用型、低能耗技术装备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新生态。(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2.引进培育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加强全省冷链物流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鼓励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协作等形式进行业务整合,培育集约化、多元化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支持龙头农产品企业、供应链企业和数字经济企业拓展冷链物流业务,推动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研发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与农业、制造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领军企业。(省发展改革委)
3.扩大本土冷链物流品牌影响力。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与果蔬、水产、肉类等生产加工企业的联盟合作,培育全程冷链“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支持具备实力的龙头冷链物流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物流服务品牌。开展国际冷链物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冷链产品生产和贸易组织,布局建设冷链海外仓,构建国内外衔接的物流通道网络,提升跨境冷链物流国际供应链全程组织管理能力和竞争力。(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
(五)实施冷链物流治理模式“改革改进”计划
1.建立体系化闭环化工作滚动推进机制。以提升冷链物流治理实效为目标,细化梳理六张清单和四大体系,建立常态化实时归集相关数据的数据交互机制,集成一系列模型、算法、组件,谋划构建冷链物流工作的“指标动态-监测预警-决策支持-服务路径-评价反馈”闭环滚动推进机制,为我省优化冷链物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机制保障。(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大数据局)
2.强化冷链物流全链监管能力。一是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在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冷链仓储、终端配送等各个环节按照规范要求对现有冷藏车安装定位跟踪以及全程温度自动监测、记录设备,在冷库、冷藏集装箱等设施中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记录仪等监测设备,有效提升冷链物流食品品质监测和仓储运输过程温湿度智能感知能力。(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二是推进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强化“浙食链”系统推广应用,推动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网上备案,完善冷链食品品类和经营户贮存冷链食品的冷库信息模块,逐步实现冷链食品重点品类可追溯。(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3.促进数字化治理场景互联增效。一是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智慧监测追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推动海关、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进行协同监管和数据融合,依托“浙冷链”“浙食链”,形成全链条追溯体系,提升冷链监管效能。(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杭州海关、省大数据局)二是在物流大脑(浙里e物流)应用场景增加冷链物流模块,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整合全省冷链物流企业、市场、车辆等多源数据,谋划开发冷链物流产业地图,实现冷链物流运行态势的监测预警和趋势研判,提升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大数据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由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监督,完善省级冷链物流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围绕基础设施、发展质量、服务水平和“百千万”工程支撑四个维度,建立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部门分工明确的政策体系、成效实时量化的评价体系,明确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责任单位,强化对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整体部署、政策指导和重难点分析,推动部门间的多跨协同,确保各项行动任务落实落细。成立冷链物流专家委员会,对各地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进行问诊把脉,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
(二)完善要素保障
一是合理保障用地需求。合理保障冷链物流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指导各地在每年新增产业用地中建设重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合理确定冷链物流项目土地出让底价、控制指标,探索制定冷链物流用地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对利用原有土地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企业,在办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方面依法予以支持。(省自然资源厅、省建设厅)支持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冷链基础设施节点建设。(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二是加强财税金融保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用好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落实好国家有关冷链物流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对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研发、冷链物流基地和园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冷链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浙江省税务局、省经信厅)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动冷链物流运行数据与融资信用信息融合,持续完善银政企合作平台和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融资机制、开发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融资保障,重点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提供中长期融资和直接融资。(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浙江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三是强化专业人才支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究设立冷链物流相关专业。依托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冷库运营、冷库安全、产品运营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推动建立“企企联合、企校联合、企研联合、校协联合”等多模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探索建立冷链物流产教联盟。完善冷链物流相关人才认定和补贴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领军人才,引进和借助优质的科研项目力量,建立省级冷链物流研究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科技厅)四是完善通行停靠保障。完善全省城市配送冷藏车统一标识制度,积极推行“分时段配送”、“夜间配送”,提升城市冷链配送效率。(省商务厅、省公安厅)进一步优化冷藏车城市通行便利政策,有序放开轻型以下厢式、封闭式新能源冷藏货车通行限制,对统一标识的城市配送冷藏车、新能源冷藏车、民生保障、医疗药品冷藏车优先放开通行限制。(省公安厅、省商务厅)优化冷藏车临时停靠政策,允许冷藏车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前提下进行不超过半小时的停靠装卸作业。(省公安厅)五是加大用电优惠支持力度。鼓励冷链物流基地和园区利用符合条件的厂房屋顶、停车场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行即时受理备案制度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严格落实用电优惠政策,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邮政快递企业等各类实体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省能源局)
(三)强化组织实施
一是发挥协会作用。依托现有物流领域社会团体或由冷链物流大型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等链主型企业牵头成立省级冷链行业协会,发挥冷链企业和政府部门间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完善和宣贯冷链物流相关政策标准,积极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定期组织行业沙龙和论坛,开展业务技能、管理等方面培训和先进评选工作,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助力冷链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民政厅)二是完善统计体系。根据国家要求,组织一次全省冷链物流行业调查。依托物流行业统计调查制度,率先开展冷链物流统计试点工作,研究编制冷链物流发展综合性指数。针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省级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园区)、冷链物流重大项目,建立日常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和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督查检查。(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化物流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简化各类涉企事项审批审查办理流程,变“人工跑”为“数据跑”,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省发展改革委)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对保障食品安全重要性和冷链物流全链条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深公众对断链脱冷在食品浪费、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认识,提高冷链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水平。(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
附表:
1.浙江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十项重点工作
2.浙江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项目清单
3.浙江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改革清单
附件2
省级有关部门名单
省委宣传部、省经信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统计局、省供销社、省大数据局、省能源局、省药监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浙江证监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省邮政管理局、省物流协会、省供应链协会、省仓储协会